香港两岸三地陈情表:化整为零 规避名份 |
|
栏目:行业新闻 作者:深蓝顾问 来源:南方都市报
|
|
摘要: 聚焦广东产业升级系列报道之三十八--台湾面临空洞化,金融风暴冲击香港,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如何升级?特区政府邀三地学者抖落锦囊——
|
|
| 20年一轮回。20年前,三兄弟合作,台湾和香港把工厂搬到大陆,实现经济转型,珠三角乃至大陆藉此实现工业化。而20年后的今天,台湾经济空洞化已不是新鲜词,香港的金融地位在面临挑战,珠三角乃至整个大陆的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而金融风暴袭来之际,两岸三地的华人无疑更急于求解上述问题。
29日,香港特区政府主办“两岸三地经济论坛”,请来三地的顶尖学者对此共同探讨。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近日也提出了相关方案。
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三兄弟仍应联手,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共同开发中国市场。台湾的人才技术,香港的金融平台,大陆的资源、劳动力和发展空间可有效结合,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大中华经济圈的实力从而惠及自己。
合作细节上,建议两岸各行业签订分解协议,巧妙规避政治名分问题。而香港与大陆之间则应加速一体化,同时积极加强香港的中介角色,促进三地整合。
20年轮回突围三地瓶颈
20年来,尽管政治因素及体制障碍重重,两岸三地的经济联系仍不断加强,并已密不可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经济正是借助香港与台湾而插上翅膀。国际金融资源通过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进入内地投资,而美国的高技术则经过台湾的技术创新传到大陆的工厂。当时,大陆没有企业和企业家,也没有语言优势,企业家精神排名第六的台湾刚好弥补了前者,而讲了100年英语的香港则补足了后者。
发展到如今,大中华经济圈已基本形成。台湾大学金融研训元院长许振明介绍,两岸三地的经贸交流高度依存,2007年两岸贸易总额高达1023亿美元,两岸经香港转口贸易总额则从1996年的113亿美元,成长至2007年的241亿美元。
但近年来,三地的发展几乎同时遭遇瓶颈。并且,在金融风暴后全球经济放缓的忧虑下,“颈口”似乎越来越小。
华民分析,作为前期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民工潮和外资潮,显然都出现了问题。例如多次出现的招工难,2006年来外资从产业资本转到股市楼市的趋势,以及眼下的外资撤离。而金融风暴下,资金流动性紧缩,企业更纷纷倒闭,给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平添难题。
“就像小孩爬滑梯一样,以前经济增速不断向上,当我们正准备从顶端慢慢调下来时,被坏人从后面猛推了一把,可能急速下落,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形容说,那个坏人就是金融风暴。
台湾的日子更不好过。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管中闽十分痛心地强调,台湾经济已经空洞化,并逐年严重。他分析,由于政局不稳,企业家已把台湾排斥在投资选项之外。除个别IT厂扩建或新建外,台湾的新增投资几乎为零。此外,储蓄率高,台湾民众的实质所得没有增加甚至呈负增长,消费因而低迷。
而“香港从来都是依靠外部需求而生存的。”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王于渐分析,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加工贸易时期不能重来。今年来,珠三角加工贸易下滑,香港的出口额随即大降,各金融机构也门庭冷落,甚至出现裁员潮,其金融中心的地位面临挑战。
大陆是最好的依靠
怎么办?只能再度联手,充分利用大陆的发展空间。华民提出,香港和台湾都有竞争力而无经济实力,以大陆为主是必然选择。
汪同三也认为,作为发展中地区,大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华民提醒,开发时应注意暧晖-腾冲胡焕庸曲线,避免伤害西部脆弱的生态区。而在该曲线以南,依然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
同时,管中闽强调,台湾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强,可以发挥作用。而香港的金融市场无疑仍是资金进出大陆的主要平台。
经济分工上,许振明认为,应鼓励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大陆,而摆脱之前的低级制造业。这样一来,台湾的技术创新便可跟大陆的经济结构转型有效结合。王于渐则认为,香港的金融业和服务业可进入内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大陆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仍会坚持开放,香港也可继续发挥作用。
华民表示,大陆的增长是增加香港和台湾经济福利的基础。对台湾而言,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经济基本面,而大陆则是最好的依靠。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也指出,在内外形势挑战下,保持经济发展是最关键的,为此必须紧靠大陆。
化整为零规避名份
就内地和台湾来说,与会专家认为,除了政治上冀望不断突破外,经济上可巧妙规避文字来签订框架协议,降低交易费用,促使要素流通。
目前,两岸间的物流、资讯乃至金融往来仍然主要通过香港来间接联系,且存在诸多限制,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而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实现三通,给经济往来带来极大便利。但在资讯方面,两岸仍需通过香港来间接联系,对此,许振明建议,应进一步放开相关管制措施。
金融交流方面,许振明认为,依据2006年4月15日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决议,两岸的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同业协会、基金会等应加速研讨,推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另外,台湾和大陆应签订类似CEPA之类的协议,方便两岸的金融管理及货币清算。
华民介绍,这些协议签订时,最大的障碍在于政治方面的“名份”,文字上难以把握。因此,他建议不必以两岸为主体,而由各行各业签订行业性的分解协议进行规避。
同时,许振明建议,两岸当局应开放商业银行开办人民币及新台币存款业务,甚至两岸民众可互相汇款,使两岸银行便利互赢。
大陆和香港之间的问题相对容易,关键在于加速一体化。目前,CEPA正在广东先行先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邦彦提出,粤港之间的合作其实可以比CEPA更为深广。
28日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发表的报告也提出,粤港之间可以加速跨境轨道交通建设,将香港地铁与广东的三环八射交通网络相连,融入大珠三角的交通体系。
策发会献策:助两岸联结
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策发会)近日亦提出,要加强配合跨界基础建设的规划及?实,将兴建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并在港深东面增加一个新的口岸,同时在进行港深空港轨道联络线前期研究。
除粤港合作外,策发会还建议加强跟内地其他地区的合作,并积极融入中央十二五规划。提醒政府注意中央的政策和规划对香港发展的影响,并紧贴内地市场情况,特别是内地二线城市,而作出应变,捕捉发展商机和合作关系。同时强调,香港要及早思考在国家及广东省层面的十二五规划可以扮演的角色和定位。
作为两岸连接的中转站,香港与台湾的联系十分密切。台湾目前是香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香港在两岸经贸、旅游、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传统中介地位,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和?实三通以后,短期内可能受到冲击。
对此,策发会指出,新形势是冲击也是机遇。因为,金融是香港的最大优势,并具备进一步发展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条件。未来香港在协助内地与台湾联结的新政治形势下,可发挥更大作用。
因为长远来说,假如台湾的企业能在内地发展,而内地的资金也能进入台湾的市场,香港可以推动吸引两岸成功的企业来港上市,对香港作为亚洲区内全球金融中心会有正面的作用。
不仅如此,策发会建议,香港政府进一步加强台港之间的交流合作。据悉,香港贸易发展局正申请在台湾成立办事处。同时,香港政府亦正推动成立“香港/台湾商贸合作委员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