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债首期热闹落幕。
虽然发行利率落在了市场机构普遍预期的下限,8月24日招标发行的首期540亿汇金债仍然获得了4143亿资金的追捧,其中7年期追加的60亿元债券获得了2455亿资金的追捧,认购倍数超过40倍,创下银行间市场少有的招投标纪录。
中标利率“倒挂”
本次汇金债的发行品种共有两个,200亿7年期和200亿20年期,采用利率招标,之后以该中标利率,又设定了数量招标方式追加发行机制,7年期品种追加不超过60亿,20年期品种不超过80亿。
8月23日,汇金债承销商公布的利率上下限为7年期2.85%-3.45%,20年期3.87%-4.47%。
汇金债在发行前已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确认函。根据银监会出具的函,确认本次债券视同政策性金融债处理,商业银行投资本次债券的风险权重为零。而根据保监会的监管意见,保险公司可以认购汇金债券,且参照政策性金融债,投资不受比例限制。
市场机构在发行前的预期普遍较为乐观,如承销商之一中金公司23日发布的报告就把7年期的发行利率预测为3.21%-3.25%,而20年期则为在4.07%-4.11%之间。
不过当天的招标利率落在机构预期之下,最终7年期中标利率为3.16%,20年期中标利率为4.05%。
而根据8月24日银行间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曲线,7年期和20年期的二级收益率分别为3.27%和4.14%。中标利率比二级市场的利率大约都跌了10个BP,而在发行前,基于流动性溢价,很多机构都预期最终中标利率是比二级市场利率高10个BP。
“只能说明银行现在的资金太充裕了,而且汇金债比较特殊,机构也比较捧场。”受访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根据机构的测算,大行的超储率水平在经过5、6月份的低位后,已经回到了1.7%到2%的水平。
虽然8月24日,货币市场利率略升,而在8月23日的回购市场上,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还以总共超过2000亿的资金成为净融出方,显示540亿的资金对银行间市场压力相对较小。
承销商的安排也颇为用心。“市场机构都知道7年期再高也高不过3.3%,但为了制造人气,承销商也会鼓励一些投标机构在高位投标,增加投标规模。”一位在高位“被投标”的交易员告诉记者。
神秘的追捧资金
走低的发行利率,却无法阻挡资金的疯狂追逐。
招标结果显示,7年期首场参与投标的资金达到693.6亿,投标倍数为3.47倍,20年期的首场投标资金为542.9亿,投标倍数为2.71倍。
但是7年期随后60亿的追加资金达到2455亿,20年期随后的追加投标达到452.4亿,分别为40.9倍和5.6倍,总共投标资金达到4143亿。
“超过40倍的投标,即使在国债招标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受访交易员表示,相关机构为力保汇金债发行成功,在发行前做了大量工作,不排除有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
另外,7年期的国债、金融债一向是银行的配置主力,银行出于匹配和流动性的考虑也会造成扎堆效应。
而对于具体的认购排名,截至24日下午6点,记者从承销团处了解的信息显示,汇金公司还未与承销团汇总认购排名,而各主承销商目前也仅知道各自的承销份额和排名,因此只有发行人自身掌握全部的认购明细。
虽然保险机构上半年可用资金增量和投资资产增量之间有1000亿的“欠配”压力,不过,在这场汇金债认购中,保险机构在7年期的总超3000亿的投标中贡献有限,主力多为银行。
一位最终获得1亿20年期汇金债认购的保险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收益率过低无法覆盖投资成本,目前保险机构多以中长期收益率能超过4%的品种为主,10年期以下的投资较少。
具体而言,农行、光大银行等刚上市银行在此次汇金债认购中表现踊跃,成为主力之一,备受关注的三大行认购方面,相关承销商则仍重申了投资的合法性,而未给予明确的量化规模,而一些券商的认购背后则多为代投,由其他一些机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