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山寨机正遭遇严打,其力度前所未有。再加之此前2009年,3G浪潮、运营商定制的出现,以及印度禁用无国际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码手机的“劫难”,山寨机处处碰壁。
一些乐观的深圳山寨机试图沿着六百年前郑和西下的路线,推广“中国制造”。通过设厂打破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摆脱内销不振的困扰。
实际上,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和产业链限制,出海设厂并不被看好,制造成本和海外政策风险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产业链
“印度的外贸越来越不好做,但设厂有点夸张了。”张磊说。东北人张磊已经在深圳一家山寨机生产企业做了多年总经理。和很多山寨机公司名称一样,他的公司名也包含“科技”字样,由于深圳目前正“严打”山寨机,他再三要求记者隐去公司全名。他的公司在工商局注册过,但注册业务范围并非是做手机,而是“正在筹备中”的网站。销售人员和生产工人大概100人,在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园租下几间店面是销售部,工厂则位于龙岗区的高速公路旁,这是典型山寨机生产商的全部“资产”。
别看仅有100名左右的员工,但公司每月出货曾一度达到2万台,在2008年,每月出货甚至超过3万台。这些山寨手机超过一半销往印度、马拉西亚等海外市场。做了将近8年山寨手机的张磊估计,员工达到百人的山寨手机企业在深圳超过2000家,加上规模更小的肯定过万,由此解决的就业人口过百万肯定没问题。
2009年,国内兴起了3G浪潮,运营商大量定制出现,深圳山寨手机销量出现滑坡。张磊公司的手机生意也急剧下降,手机销价降低,人工成本和芯片价格上涨,每台手机获利从2008年的10%下降到3%—5%。更要紧的是,印度等国开始设置“壁垒”,海外经销商反映外销山寨机很多时候无法“入网”。“内忧外困”使得张磊和自己的同行们开始考虑出海设厂。
但张磊后来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说山寨企业出海设厂基本属于“无稽之谈”。和他相熟的一位朋友在今年初便投资两百万,计划在印度建厂,就在当地招工,运营商也承诺给与入网优惠。但后来发现要面临的问题太多,因为配套的零部件厂商没有搬过去,需要从深圳运过去,在当地只能组装,这样可能导致成本更高,企业一下就进入了“前途未卜”的境地。
而不仅是海外办厂存在这样的困境,山寨机内迁也同样。2005年前后,在山东、重庆等地都有内迁山寨厂,但至今都不成规模,关键“软肋”便是没有完善产业链。
深圳百年通信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对本报表示,以一台最普通山寨机为例,芯片由台湾厂家提供,其主板、屏幕、电池等20多个部件,参与生产的企业至少有20家,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是山寨手机生存的根本。
“华为、中芯都搞不定,我更不相信我们能行。”张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