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过去18个月,已经有6家公司获得香港监管机构的许可,预期更多公司会很快加入它们的行列。内地基金公司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才能对老牌国际基金公司构成重大竞争威胁。不过在向外国投资者推销中国投资建议方面,他们与欧洲或美国基金公司竞争时处于优势。
“我们的国际化进程可以在任何地方启动,但香港更邻近内地,而且事实上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这是个很自然的选择,”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首席执行官方美卿表示。“我们的战略核心是成为中国股票和亚洲资产类别领域的绩优基金。”
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嘉实国际内地母公司30%的股权,在香港新子公司于2009年9月成立之际,将部分香港基金和经理人调入了新公司。目前新子公司管理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并有固定的客户群。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麦天岳表示,多数中国内地公司正在创建私人股本基金,以投资内地,此外还为本土客户提供酌情而定的资产管理服务、运营本土零售基金、并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上对母公司予以协助——QDII产品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国际市场的机会。
但更重要的是,一家位于香港的子公司能为它们提供国际客户服务经验和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构成。
“对其中一些公司而言,如果已经得到香港证监会(SFC)的执照,得到外国监管机构的认可就更容易一些,”麦天岳表示。
内地分析师跟踪的许多中国公司都以红筹股(非内地注册公司)或H股(内地注册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交易,因此香港成为中国基金公司设立第一家国际办事处的自然选择。
“显然,中国内地基金公司进军香港是为了今后能在中国资产类别和亚洲股票上有所创新,因为那是我们的强项。无论是试图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金(QFII项目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在内地证交所上市的A股),还是试图走向海外的QDII资金,香港的商业模式都能让中国内地基金公司有用武之处,”方美卿表示。
这些香港子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达到标准,参与QFII产品领域的竞争:从事QFII业务要求基金公司至少有5年的资产管理经验,且所管理资产不低于50亿美元。
不过,在香港开展业务或许有助于它们向获得QFII额度的全球性基金公司推销自己的研究能力。
“对全球性基金公司而言,如果它们希望关注中国和亚洲股市,但又不是特别熟悉这个地区,就必须考虑如何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 方美卿表示。
内地公司的加入给香港投资基金界带来了变化。迄今为止,香港投资基金界一直为试图在中国内地占据一席之地的外国公司所主导。
“信息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它们所面临的议题和问题也会不同,甚至连语言也不同,”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执行总裁黄王慈明表示。“因此,除却更加基本的一般性服务,在管理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并确定优先顺序方面,我们必须变得更加全能。”
2003年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认可了内地的金融职业标准,使得中国内地基金公司更容易进入香港。2008年5月,中国证监会开始向内地顶尖的基金公司发放执照,允许它们向海外扩张。
“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执照。证监会要确保公司实力雄厚、记录良好,因为他们不愿看到基金公司在海外陷入丑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潮生表示。该公司今年2月在香港成立了子公司。
“我们希望将香港作为一个平台,来建设我们的投资团队,获取更加国际化的能力和经验。就这点而言,香港比上海或深圳都要强许多。进入香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全球市场,”高潮生补充道。
他说,公司的首个目标是建立一只香港股票型基金,面向全球机构投资者发售,但他希望内地监管机构最终能批准面向海外投资者发售人民币基金。
“所有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的基金公司,包括我们在内,都在游说监管机构,希望获准在香港开展更多业务。目前我们只能运营香港股票基金,但我们肯定希望能更有所作为,”高潮生表示。
多家中资银行,例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5.01,-0.05,-0.99%)旗下的投资银行建银国际,也都已经在香港开展基金管理业务。
尽管对于汇添富而言,开设香港分支机构意义重大,但谈到内地基金在短期内所能造成的国际影响时,高潮生还是非常现实的。
“我们了解我们的不足。我们在香港的投资能力有限,因为我们只关注H股和红筹股,我们不具备品牌效应,而且我们没有长期记录。”
“我们是白手起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经验。一、二十年后,我认为我们能改变市场,但现在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