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维护绝对控制权
1.引入“被动投资者”
随着连锁店规模的扩大,2001年7月,“小肥羊”的创始人张钢、陈洪凯整合所有连锁店,在大陆注册成立“小肥羊”,张钢和陈洪凯分别持有其60%和40%的股权。随着新资本的不断注入,两位股权创始人的股权逐渐被稀释。2002年,为保持绝对控股权,李旭东作为“被动投资者”被引入,即在股东决议时,他只能投与张钢、陈洪凯相同意见的票。
随后,“小肥羊”中国的其余股东进一步注资,截至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了49位。此时从表面上看,两位创始人已经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但是加上李旭东的“被动投票权”,他们依然拥有51.91%的绝对控股权。
2.“离岸”股权架构设计
2006年5月,欧洲最大风险投资机构——英国3i私募基金联合普凯投资基金(Prax Capital)向“小肥羊”注资2500万美元,其中3i投资2000万美元,普凯资本投资500万美元。为了在引进风投资本的同时,不失去绝对控制权,张钢借助“离岸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股权安排:
第一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离岸公司“中国“小肥羊”,并且通过向现有全体股东发行新股的方式,全资收购“‘小肥羊’中国”,成功实现把“小肥羊”的全部资产都注入离岸公司。
第二步,把现有的49位股东分成两组:张钢、陈洪凯、李旭东和另外7位股东为第一组;其他39位股东为第二组。然后,在BVI注册了两家离岸公司柏瑟维(Possible Way)及彼琳意(Billion Year),分别收购了两组股东的股权。
第三步,以BVI公司“中国‘小肥羊’”为主体,承接3i和普凯资本的2500万美元投资。
3.绕过香港法规限制
由于港交所不接受在BVI注册地离岸公司的上市申请,所以在2007年12月,“小肥羊”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小肥羊’集团”。2008年5月,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前夕,“小肥羊”将在BVI的“中国‘小肥羊’”,注入“‘小肥羊’集团”,并以此作为申请上市的公司,从而绕过港交所的这一限制。2008年6月,“小肥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后渐入佳境
2008年6月12日,筹备多日的“小肥羊”终于登陆港交所,首日挂牌交易。据“小肥羊”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小肥羊”此次公开发售2.45亿股份,招股价为3.18港元,而早前的香港公开发售,“小肥羊”受到了市场的热捧,获约35 720份申请,合共认购17.64亿股,相当于可供认购股份2451.9万股的约72倍,因此分配至中国香港公开发售的股份数目已增加至9807.6万股。认购1手(2000股)的中签率为50%,保荐人为美林及德意志银行。 2007年同属餐饮消费类的味千(中国)IPO曾获得192倍的超额认购,若以绝对数值相比,“小肥羊”难以与之相比较,但是“小肥羊”上市时整体疲软的香港新股市场环境与味千上市时的环境有了较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