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珠超联赛在3月29日落下帷幕,作为中国第一个地方性的足球联赛,珠超联赛是一个划时代的足球产物,还是一个举步维艰的产业尝试呢?这一切还需要时间去证实。如果仅就首届珠超联赛而言,人们很容易发现,过多的业余痕迹和太过随意的注册制度,让这个联赛显得并不规范。所谓“万事开头难”,珠超联赛迈向真正“职业”的道路依然漫长,“珠超联赛2.0”时代的到来值得人们期待。
球员只当是“炒更”?多数球队待价而沽?巴西州联赛是模板?
珠超联赛被人们寄予了很大期望,但首届珠超其实更像是广东五人制业余联赛的“升级版”,只是披上了职业化的外衣而已。
这个赛季,企业老板上场“圆梦”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五人制足球的特殊换人制度,能够令企业老板上场造成的影响压到最低,但这在根本上动摇了职业联赛的根基,影响了球迷对珠超联赛的热情。在一些人的印象中,珠超联赛更像是企业老板的自娱自乐,而并非一个真正职业化的联赛。
球员只当是“炒更”?
业余联赛味道很浓的珠超联赛在许多规章制度上无法达到职业化标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球员48小时注册就能上场的规则。这个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香港足球甲组联赛的模式,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珠超联赛俱乐部增强实力,但也造成了各队竞争的不公平。
此外,珠超对球员的保护也有不够规范的地方,不少球员仅能获得每场200元~800元的出场费用,而没有更多有效的收入来源。珠超联赛公司虽然保证了各俱乐部的小成本运营,但却也导致珠超联赛本身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球员仅把珠超联赛的比赛视作业余的一次“炒更”,而无法将其作为一项职业投入。乃至仅有11人制球员落脚珠超,而没有五人制球员被11人制俱乐部选择,这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多数球队待价而沽?
首届珠超,珠超联赛公司的开支达到150万元,而凭借联赛冠名和其他收入,珠超联赛公司的收入是100多万元,也就是说珠超联赛公司本赛季亏损了40多万元。珠超联赛公司CEO刘孝五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营,毕竟每支俱乐部自身的投入仅是30多万元。而且现在大多数俱乐部都收到了其他企业入股或收购的意向,正在待价而沽。
珠超联赛公司计划在3年内进入创业板上市,这是珠超联赛运营的未来走向。但实际上,俱乐部基数过少是制约珠超联赛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由于交通和地区经济限制,珠超联赛目前过多地将重点放在了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未能开拓珠三角外围城市。这造成珠超联赛的影响力过于薄弱,各俱乐部的存在仅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但比赛却难以吸引更多的球迷入场,也没能实现更大规模的宣传和市场开发。
巴西州联赛是模板?
按照刘孝五的计划,明年的珠超联赛将扩军到14支球队,但联赛间歇期依然长达半年,他认为各级业余联赛或者商业化小型足球赛将在间歇期占主要部分。究其深意,珠超公司似乎在将市场进行细分,并突出自身的“职业化”优势。但一个没有级别划分的联赛,恐怕始终难以引起投资商和球迷更大的关注。设想未来的珠超联赛,更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就是制定分级制度,组建珠超联赛的金字塔结构,设立升降级的同时扩大基层球队的数量,将来争取达到如巴西联赛圣保罗州有4级联赛100支球队的规模。其二是逐步增加11人制足球联赛,真正使得地区职业联赛完善化。在这个基础上,珠超公司可以考虑与中国足协合作,先行废除中国五人制足球的全国联赛,改为更多的省市联赛模式,增加参赛球队数量,减少参赛球队的支出。另外,珠超联赛也将不再仅是中小企业青睐,学校、企业都可以找到与自身匹配的联赛级别进行参与。
此模式若能实现,那么中国足球的南北分区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同时更多的业余足球队得以通过地区联赛跨入“职业”、“半职业”,前景将不同凡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