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记者来到赠送保健品的协会办公场所——人民友爱路口一大厦的11楼。该楼房外挂有“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中国南宁工作站”牌匾。一男工作人员称,他们和南宁老龄委合作。记者在采访时,房间里仍有两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自称是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南宁工作站的人员,告知对方南宁只有10个人中奖,要求尽快去领免费保健品。
工作站负责人陈先生则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和任何协会或机构合作,他们只是做产品推介。
谈及组织总部在哪里时,陈先生先说在香港,后肯定地说在武汉,但不懂该组织是涉外机构还是在大陆注册的,更不懂总部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记者问及是否办有工商营业执照,陈先生说,他们的公司总部在香港,但也挂着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南宁工作站的招牌。营业执照还在办理中,不过他们已在民族工商所办理了相关手续。
陈先生拿出一份证明,上面写着投资人是陈×,申请注册名称为南宁市银××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注册的公司名称跟组织怎么不一样的?老人的详细资料从何而来?”记者询问后提出查看关于该组织和公司的合法手续时,陈先生说:“我是公司的业务负责人,你问的这些,我都不懂。我将询问另一个负责人,然后给你答复。”
7日下午,陈先生拿出一份传真,声称是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总部发来的,此传真可以证明他们机构的真实性,但仍未拿到合法手续。
约两千老人资料尽在掌握
7日下午,记者在该赠送保健品的办公场所发现五六份名单,内容包括编号、购买日期、顾客姓名、年龄、购买数量、赠送量、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上面详细记录了52岁以上老人的详细资料。记者根据编号数量,粗略算了一下,登记的老人资料约2000人,资料上几乎所有人都注明购买赠品数量。
如此多的老人资料从哪里来?陈先生解释说,他在南宁做保健品生意已有十几年,平时在小区、社区等免费赠送保健品,都会留下获赠人的详细资料,常年积累下来就这么多了。这些资料是他们以前积累的,并没有用在现在的保健品推介中。
情况是否如陈先生所说?记者随即选择资料中两个号码拨打:一个是72岁李先生的家庭电话,对方的家人接听电话后称,确实在该协会购买保健品;另一个电话是家住淡村路、65岁的周先生,他接听电话后称,未购买该保健品。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济南路几名老人都称,他们以前从未参加保健品免费赠送活动,更没有将自家的材料外泄。他们怀疑是有人将他们的详细信息,卖给了推销保健品的公司。
部门:从未开展优惠卖礼品活动
记者从自治区老干局了解到,该局从未开展政府补贴、优惠卖礼品的活动,那些人是骗子,提醒市民谨防上当。
南宁市老龄委黄姓工作人员说,他们从来没有和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中国南宁工作站或银xx公司合作开展抽奖活动或免费赠保健品活动。他怀疑该工作站或公司打着老龄委的名义行骗。老龄委开展的活动是纯公益的,不会开展商品推介等活动。他强调说,他们从未提供老年人的信息。
该协会是否合法?南宁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民间组织应在民政局登记,该协会未在他们那里注册登记。如果是涉外组织的话,不在南宁市民政局和自治区民政厅登记,建议向国家民政部或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咨询。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工作人员原先生说,他们在南宁没有任何办事处和工作站。
武汉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称,经调查,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未在武汉登记。
行动:26箱保健品被暂扣
1月6日和7日,记者先后向南宁市民族工商所反映有关市民投诉免费赠送保健品一事。7日下午,几名工商人员检查发现,陈某只是申请办理名称。工商部门下发了《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该通知书上面注明为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同意预先核准名称为南宁市银××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名称保留期自2009年11月20日至2010年5月20日。在保留期内,不得用于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针对世卫国际老年保健协会的传真,该工商所的工作人员说,一份传真不能说明协会的合法性。证明机构的合法性,需司法部认可的律师事务所等出具相关证明。另外,公司打着协会的名义推介相关商品违反了相关规定。
工商执法人员认为,陈某持有的《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只能说明向工商部门申请公司的名称,但不能从事经营行为。陈某等存在违法经营行为,他们暂扣了26箱保健品,并禁止其继续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