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去在建中的地铁6号线尽头某项目看盘,70万平方米的体量无疑是一个大型社区,基本上都是都市白领和80后钟爱的LOFT,因为地铁和保利刚刚在附近30亿元拿到一个地块的缘故,该项目开盘价格定得相当有“档次”。我想2009年中的时候很多项目定价选择低开高走尚有点谨慎的味道,到了年底市道超级火爆时随行就市高举高打也是商人的本分。可是对这样大项目的后期运作终究是有些怀疑的,毕竟2010年的行情还有很多变数。临走时看到围起来的地铁施工工地,眼前突然浮现很多上班族拥挤着上地铁的场景,心想,高房价所推动房地产繁荣实际上建立在无数“房奴”辛苦工作、努力还贷的基础上(虽然2009年有太多的富裕阶层以投资投机的方式进入市场,但他们或者抬高了房价和市场门槛,挤走了刚性需求,或者总会把房子高价转卖给真正需要房子的房奴),这也是被市场化、按揭贷款、预售制度开启的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另一面。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其实也是圈地运动和造奴运动的时代,这是两层意义上的:高房价在制造房奴,高地价也在制造地奴。地奴这个词我是从泰禾的品牌总监沈力男那里借鉴来的,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不要以为只有开发商卖房在制造房奴,多少地奴是政府一手制造的。因一块土地而发达、因一块地而沉沦的开发企业,或许等量齐观,只是我们只看到成功者的光环,何知失败者的泪水?房奴有泪可化作倾盆雨,好委屈;地奴有泪往自己肚里流,空悲切,有没有诉苦的成分我不敢说,但说得确实很形象。
按说房价历史新高、地王层出不穷的2009年,谈论房奴还有些现实意义,谈论地奴似乎不合时宜,毕竟开发商是满怀憧憬去土地交易大厅,自愿把动辄几十亿的资金交给政府的,而且房子卖上价了,销售又这么火爆,开发商都担心没土地开发,哪里会做什么地奴?但仔细回味这个词,我们会发现,地奴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按照2009年这样的地王大战模式,地奴们的时代也将在房奴时代之后接踵而至。
什么样算地奴呢?拿到地块的楼面价远远超出当前市场接受度,筹措了大笔资金,却发现除了闲置和对周边区域产生抬价作用外,别无用处,这算是喜悦的地奴;我们看到2009年诞生那么多地王,这么多地王后面有多少家公司参与争夺?到最后只有一家胜出了,太多的公司手里拿着钱找不到土地,这是郁闷的地奴;到了将来受购买力局限、利率政策调整(这样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房子怎么设计,怎么拼命玩概念都卖不动,那就是标准的地奴了。
2009年的地奴市场有几个特点,一是国企争相抢地,据说占据土地市场百分之六十的份额;二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公司登台亮相,他们要么没有什么开发经验,要么是什么区,什么管委会下属的房产企业,往往从斜刺里杀出来,上演蛇吞象的莫名惊诧;三是政府的土地财政变得日益露骨,政府推介包装土地上市的技巧和手法日益老练圆熟,面孔也越来越像是精于此道的成功商人,据说光北京的土地成交额度就超过800多亿。到2009年底了,民营企业受不了这个刺激,终于联合起来,于是中国拍地史上迄今地块最大、总价最高的土地横空出世。富力联合体(富力、碧桂园、雅居乐)以总价255亿,拿下了占地面积263.952万平方米的亚运城地块。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一个新特点。
虽然讨论房价地价谁先推动谁和讨论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没答案,虽然开发商和政府都在诉说自己的无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自从有了鸡也有了蛋后,鸡就能生蛋,蛋也能生鸡,自然的,高房价能推动高地价,高地价也能反推高房价。而不管是房子还是土地,这么高的价格,最终买单的都是购房人。一旦作为需求方的购房人即便有按揭支持也买不起房,或者一旦经济形势变化(恶化了,房地产成众矢之的,好转了,政府会卸磨杀驴),货币政策调整,或者热钱有了其他的投资渠道,导致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这些大规模储备土地,自愿非自愿高价拿到地的开发商日子怎么过就是个大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熬过调整期,死在下一个繁荣的黎明期的企业历史上是有先例的,2008年的苦日子也不是说从此一去不复返了,相反,倒是2009年的癫狂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自然,都说是金融危机救了中国的房地产,放到现在看,道理都很充分。
保利联合体在以一亿元之差与广州亚运城失之交臂后,写下一句话说,祝福富力联合体,但愿2010年市场不会被打压成2008年的悲惨境地。这句很有味道的话可以作为我博文的结束语:地奴们的时代明年或将来临,赚了钱再吐出来的事情在一切非理性的市场里总是常事,但愿中国的光辉伟大的城市化更少一些造奴运动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