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冬,建三江天福食品有限公司里就挤满了忙着交售玉米的农户,门外大大小小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前来交售玉米的七星农户李金库说:“今年种了150亩玉米,收入3万!”话语间充满欣喜。李金库是个普通的玉米种植户,是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让他从田间一步跨进了市场,成为种田的好把式。 近年来,七星农场结合市场需求,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利用七星自然资源优势,不断推动全场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扩大规模抓基地 特色农产品原材料“量足”
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就形成不了规模,只有壮大基地,带动农户,才能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七星农场把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诸环节作为不同“车间”,实行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他们把生产基地作为第一生产车间来规划建设,通过下订单、签合同等形式确保农户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他们利用七星自然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化基地建设,带动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全场现已签订50多万亩的订单农业。天福食品公司与七星农户签订了玉米收购订单。丰盛米业等企业与稻农签订了50多万亩优质水稻回收订单。佳木斯成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全场绒山羊养殖,重点建设了养殖生产基地,发展养殖大棚5个。亚亨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七星40余户农户签订订单,养殖肉牛2000余只,实现户均年创收2万元左右。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越来越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强化龙头带企业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劲”
如果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不去,产业链条短,农户增产也不会增收。针对这种问题,七星农场积极扶植龙头企业,帮助他们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与农户相互合作促进发展。目前全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分6大类,达到50余家,粮食加工总量达到50万吨,全场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农户毕波家种了30亩“订单玉米”,哪天种、哪天收、怎么施肥、怎么打药,都不用他自己操心,由公司统筹安排和管理,到时只需按要求去做就行了。最让他安心的还是这订单玉米不愁销售,玉米打下来往公司一送直接就能领回票子。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改变了农户过去“提篮小卖”营销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保值和增值,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成为了现代化农业的先锋。
突出特色打品牌 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质优”
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七星农场切实做好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申报认证工作,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尤其是特别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商标注册工作。目前水稻知名品牌商标和认证有“北斗星”牌绿色水稻和“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他们还围绕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在农畜产品粗、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目前全场各类牧业小区达到4个,全场规模化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户,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