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卡尼尔研究中心因不服中国商评委做出的“水润凝护”商标驳回复审决定,将该委诉至北京市一中院。卡尼尔研究中心称,通过大量的宣传使用,“水润凝护”系列产品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按照《商标法》规定应予注册。日前,北京市一中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卡尼尔研究中心的诉讼请求,维持商评委做出的复审决定。 2005年12月,卡尼尔研究中心提出申请注册“水润凝护”商标,指定使用商品为香水、花露水、非医用沐浴凝胶、非医用沐浴盐、香皂、化妆品等。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申请商标“水润凝护”通常易被理解为对化妆品等生活用品的功能用途的一种描述,使用在沐浴凝胶等指定商品上,无法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缺乏商标应有的显著特征,遂决定将申请商标予以驳回。
卡尼尔研究中心不服,起诉至北京市一中院。认为申请商标及其组成部分“水润”、“凝护”均为臆造词,具有很高的显著性,与指定使用商品及用途并无密切关联,使用在该类商品上不足以导致丧失显著性。原告通过大量的宣传使用,已经使申请商标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和原告形成了唯一的特定联系。
诉讼中,原告还提交了大量互联网搜索得到的结果,具有“水润凝护”或“凝护”关键词的查询结果大多出现在卡尼尔产品的主题中。
法院经审理认为,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但是,如果上述标志通过使用获得了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予以注册。
本案中,申请商标由中文文字“水润凝护”构成,从字面含义上看,具有水分滋润、密集修护的意思,指定使用在化妆品等商品上,易使消费者理解为对商品功能和用途的直接描述,无法起到商标所应当具有的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作用,构成了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规定的缺乏显著性的标志。当然,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中也规定了例外条款,即虽然商标标识本身不具有显著性,但已经通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仍然可以作为商标予以注册。原告在本案当中也对此提出了主张,即认为申请商标已经通过使用获得了显著特征。但是,原告于商标评审程序中所提供的包括搜索结果列表、卡尼尔产品介绍及销售情况等证据均来源于网络,所涉及的范围有限,尚不足以证明申请商标已经与原告形成了唯一对应的关系,也未达到可证明申请商标已经通过大量的使用行为克服了标识本身的显著性缺陷而获得了可注册性的目的。由此,申请商标仍然不应予以核准注册。商评委所做对申请商标不予注册的决定法院予以支持。 泉州景区商标屡“遭劫”
只要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商标查询”一栏中输入“清源山”查询,就可发现清源山已被注册为24大类商标,申请酒类“清源山”商标的是一位阮姓男子,注册公告日为2005年4月21日,使用期10年。
笔者辗转联系到阮先生。阮先生解释,这样做并不是恶意抢注清源山商标。为了开拓厦门市场,他还注册了“白鹭岛”商标。他认为,这种品牌地方化的做法对短期扩大市场影响力有好处,“因为泉州很少有厂家生产这种酒,所以经常有客户来咨询”。
笔者通过查询还发现,抢注“清源山”商标并非阮先生独创。早在1998年,“清源山”就被晋江一家陶瓷企业注册为建筑瓷砖商标,此后,相继在饮用水、茶叶、印刷、油墨等20多个领域被注册成功。其中,清源山管委会只申请了5个类别的注册,其余均为抢注。
实际上,窥伺泉州风景名胜的名称,抢注来作为商标的,还不在少数。在商标网站上,笔者以“洛阳桥”、“东西塔”等字眼对泉州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进行了模糊搜索,发现“洛阳桥”被单位或个人分别注册了七个类别, “东西塔”被注册了六个类别,其中“东西塔”还有一类商标被贴在抽水马桶上。而这些注册申请人,均不是景区的主管单位。
近日,商标抢注再起波澜。有着“天下长桥无此桥”美誉的安平桥,也被人抢先注册成纱线商标,使用年限截至2015年5月31日,并以10万元的价格在网上挂牌转让。笔者了解到,“安平桥”商标持有人为王某,是安海一家纺织纱线公司负责人。目前,该商标正由一家商标事务所代理转让,转让价格为10万元,而该商标当初的注册申请费用才1800元。虽然有很多人前来咨询转让事宜,但至今没人出手购买。此外,“安平桥”在食品、服装、鞋帽等方面均已被人抢注。
【剖析】
旅游品牌意识太单薄
“景区商标之所以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首先折射出的是立法上的缺陷。”福建省义全律师事务所徐栋律师说。
《商标法》规定,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注册商标,并按照申请在先原则。这无形中为商标抢注提供了保护伞。曾经抢注过景区商标的王先生告诉笔者,景区虽然是人家经营的,但商标不一定是他们的,“他们不注册,我就有权将其注册为商标进行经济活动”。王先生坦言,这就相当于在市场竞争中走了捷径,在创业初期既不用花钱搞宣传,也不用担心消费者的信任程度,又可以利用景区培养的品牌影响力来推销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利润。“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据业内人士介绍,景区商标屡被抢注,主要是景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太单薄。很多地方的景区只重视耗资打造旅游品牌,却忽略了对旅游商标的保护。当景区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时候,一些精明的商家就会看上其品牌后面蕴藏的巨大商机,一旦景区疏忽了商标注册这个环节,其精心打造的品牌就等于给其他商家做了嫁衣,将自己的无形资产流失到别人的口袋里。
“我们目前主要的精力是放在景区开发建设和打响知名度上,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转。景区商标的注册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清源山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笔者在采访中还听到这样的声音:“景区商标不同于物品商标,即使被抢注了,对景区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地方毕竟还是这个地方,大家认可的还是这个景区,抢注方也不太可能克隆出一个相似的景区来。”
对这种观点,徐栋律师认为,如果一个景区只单纯经营景区游览,注不注册商标确实没多大影响,但是如果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那么就必须注册商标。而随着旅游品牌经营的日益成熟,景区企业会由价格战转向品牌战,重视品牌效应,这是必然趋势。尽管拥有知名度和美誉度,但不少景区因没进行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给其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国内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山、九华山等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介绍,四川著名景区“九寨沟”被抢注者标价120万元,商标类型为30类,包括咖啡、白糖、蜂蜜、茶等。黄山、九华山分别被一旅行社和青阳县一家乡镇资产管理企业注册,经营旅游业务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注册英文版的黄山旅游服务类商标——“HSTD”。而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以“九”字变形的山峰图案作为自己的旅游服务商标。
【剖析】
旅游品牌意识太单薄
“景区商标之所以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首先折射出的是立法上的缺陷。”福建省义全律师事务所徐栋律师说。
《商标法》规定,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注册商标,并按照申请在先原则。这无形中为商标抢注提供了保护伞。曾经抢注过景区商标的王先生告诉笔者,景区虽然是人家经营的,但商标不一定是他们的,“他们不注册,我就有权将其注册为商标进行经济活动”。王先生坦言,这就相当于在市场竞争中走了捷径,在创业初期既不用花钱搞宣传,也不用担心消费者的信任程度,又可以利用景区培养的品牌影响力来推销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利润。“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据业内人士介绍,景区商标屡被抢注,主要是景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太单薄。很多地方的景区只重视耗资打造旅游品牌,却忽略了对旅游商标的保护。当景区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时候,一些精明的商家就会看上其品牌后面蕴藏的巨大商机,一旦景区疏忽了商标注册这个环节,其精心打造的品牌就等于给其他商家做了嫁衣,将自己的无形资产流失到别人的口袋里。
“我们目前主要的精力是放在景区开发建设和打响知名度上,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转。景区商标的注册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清源山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笔者在采访中还听到这样的声音:“景区商标不同于物品商标,即使被抢注了,对景区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地方毕竟还是这个地方,大家认可的还是这个景区,抢注方也不太可能克隆出一个相似的景区来。”
对这种观点,徐栋律师认为,如果一个景区只单纯经营景区游览,注不注册商标确实没多大影响,但是如果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那么就必须注册商标。而随着旅游品牌经营的日益成熟,景区企业会由价格战转向品牌战,重视品牌效应,这是必然趋势。尽管拥有知名度和美誉度,但不少景区因没进行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给其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国内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山、九华山等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介绍,四川著名景区“九寨沟”被抢注者标价120万元,商标类型为30类,包括咖啡、白糖、蜂蜜、茶等。黄山、九华山分别被一旅行社和青阳县一家乡镇资产管理企业注册,经营旅游业务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注册英文版的黄山旅游服务类商标——“HSTD”。而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以“九”字变形的山峰图案作为自己的旅游服务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