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记者来到全国最大的钢材集散地——广东顺德乐从钢材市场。在腾冲交易区,堆满了各种型材、管材,整个市场冷冷清清,几名工人正搬运一批L型钢材。该档口的高老板感叹:“今天算幸运的,午饭前开张了。”他说,自8月份以来,国内钢价再次从高位下跌,这里的钢材生意一直都很淡,有时一天都没一笔交易。
继4万亿计划启动后,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也应声出台,各地紧跟政策,加力扶持产业。现在,工业增速稳中趋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缓解,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是,一些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变得突出。以钢铁为例,2008年全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今年上半年钢铁业完成投资1405.5亿元,粗钢产能大有超过7亿吨之势。产品压仓、批零倒挂现象让企业叫苦连天,广州市场12—25毫米的螺纹钢最低时市场售价不到3000元/吨。
水泥行业更令人忧虑。2008年全国水泥产能达18.7亿吨,而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47条,产能2.1亿吨,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27亿吨,而市场需求仅16亿吨。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等产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苗头。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遇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与“4万亿”投资并无必然关系,一些地方粗放型发展思路才是主因。大规模信贷投放和各地争夺大项目、上马大工业的驱动,刺激了原本就过剩的钢铁、水泥等产业进一步扩张。
有专家认为,面对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产能退出机制,运用经济、法律、环保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需要推进企业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还要从市场准入、环评、土地三方面入手严把关,在信贷上采取措施,有效抑制产能过剩。
地方也在反思。比如,广东今年安排重点项目200项,总投资1.7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加速引导资本投向对广东产业升级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重大领域,提出要做到在保增长的过程中,同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在落实“4万亿”大单时,如果能更好地沿着总量控制、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方向行进,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不是不可以远离产能过剩的痼疾。4万亿实施的第二年,将是结构调整的关键年,注重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质量,此其时矣!(记者 李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