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日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大量资本流入香港及其引发的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剩,不仅会导致潜在信贷增长,还可能导致“资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IMF呼吁港府考虑再推出监管措施,通过收紧贷款审批等方式,防止可能有损经济的信贷资产价格周期。
IMF确认香港经济正在逐步复苏,消费物价通胀明年底会接近零,调高港明年GDP预测至5%。由于中国内地为刺激经济释放出天量贷款,再加上美元流动性充足,导致大量热钱强势流入香港,从而引起“庞大流动性在金融体系内滞留”,股市和楼市双双大涨,预期宽松的货币状况仍会维持一段时间。
IMF同时警告,香港的信贷量正因此而迅猛增长,而且“更高的信贷可能推高资产估值,更高的资产估值可能反过来成为更大规模贷款的担保品”,最终引起资产泡沫现象日益严重,甚至令宏观经济出现波动。而近期银行体系总结余大幅增加的异常情况终会逆转,引致资金流出。
另外,由于联汇关系,市场预期香港利率会在较长时间内跟随美息保持较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楼市。虽然报告对港府此前采取策略抑制炒风、并且增加土地供应的做法表示欢迎,不过认为仅此仍不足够,即使港府成功对抗资产价格上扬,但因外需疲弱,香港经济复苏“仍旧脆弱”。
IMF建议,港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楼市的监管,其中“最有效的工具是收紧贷款标准,包括抵押贷款保险的核准门坎”,包括采取审慎的平衡性举措,以便起到平抑信贷资产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效果。
另外,还应督促银行对投资楼市的贷款进行正确区分,例如分辨贷款用途,或者考虑根据按揭贷款规模,降低目前介乎50%至60%之间的按揭占家庭收入比率,同时增加土地供应。
事实上,港府近期已对楼市泡沫的风险提出警告,并采取措施应对,10月份宣布将豪宅首付款比率从30%上调至40%以阻止投机,将楼价2000万元或以上的豪宅的抵押贷款比例上限从70%降至60%,又要求各银行在放贷时需更谨慎。
另外,IMF认为,内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把经济增长基础由投资及出口转移至私人消费,对香港有较长远的影响。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巨大潜力为内地提供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支持特区政府继续寻求途径将香港发展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也具备充足条件向内地以至区内提供如旅游与休闲、医疗及高等教育服务等不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