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你,就不会从这里开始。”没有比这句著名的爱尔兰笑话更贴切的点睛之语了。“凯尔特之虎”(Celtic Tiger)已经在巨额坏账下的重压下崩溃。这引出了谁应该为金融过度承担责任的问题。这是目前爱尔兰大选中的问题,接下来它应该是所有欧洲国家的问题。
目前爱尔兰经济状况如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料,过去3年,爱尔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下降11%,国民生产总值(GNP)下降16%,实际内需下降22%。失业率从2007年的4.6%飙升至2010年的13.3%。政府总负债与GDP的比率从2007年的仅仅25%,升至2010年的95%。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灾难?正如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菲利普•莱恩(Philip Lane)指出的那样:“爱尔兰曾经创造过真正的经济奇迹——在1994年至2000年期间产出、就业和生产率快速增长。”要不是加入欧元区,这种奇迹可能不会延续下去。但是利率下降增加了由信贷推动的房地产泡沫的风险。结果确实发生了这种情况。
莱恩表示:“这种繁荣的风格完全不同于爱尔兰作为‘凯尔特之虎’的那几年。特别是,这种繁荣由建筑活动飙升为主导。”此外,这种“房地产投资扩张是由信贷快速扩张推波助澜的”——信贷扩张不仅针对家庭部门,也针对“一小批房地产开发商”。
私人信贷与GDP的比率从2000年的100%左右飙升至2008年的230%。外国贷款机构在为这种繁荣融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内银行净外债与GDP的比率从2003年的20%,上升至2008年初的逾70%。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资本流入嘎然而止。恐慌下的爱尔兰政府在2008年9月为银行债务提供了担保。由于经济陷入衰退,加上不得不纾困银行,爱尔兰政府的财政成本上升,最初的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公共债务危机。这并非是失控的金融行业首次对政府造成伤害,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迄今此次危机得到怎样的应对?关键一点是,这不是一个危机,而是三个危机:经济崩溃、金融内爆和财政灾难。就第一个危机而言,鉴于需求下降和有必要实施财政紧缩,复苏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就第二个危机而言,根据Goodbody股票经纪公司的资料,对金融体系进行资本重组的直接成本将占到GDP的36%左右。相比之下,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造成的成本占到GDP的31%,而当前危机对冰岛的成本可能仅有GDP的13%。就第三个危机而言,根据IMF的资料,到2014年,政府总负债与GDP的比率可能达到123%。公共债务比率增幅的逾三分之一,将是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的直接结果(见图表)。
在不造成金融崩溃和主权违约的情况下控制这样一个危机,是超出爱尔兰的能力范围的。银行已变得依赖于欧洲央行(ECB),同时爱尔兰政府被私人市场拒之门外,与德国国债的息差达到了600个基点。在2007年8月之前,该息差还是负数。当时市场对即将来临的危机毫无预感。
如果没有欧洲央行的融资,这些银行将会破产。如果没有外部融资,爱尔兰政府将会违约。去年底各方达成的纾困方案高达850亿欧元(合1160亿美元),占到爱尔兰2010年GDP的54%。IMF指出,该计划的高风险体现了“不确定的银行亏损、艰难的债务前景(尽管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财政调整)、增长前景仍不明朗、市场继续紧盯欧元区外围国家,以及即将来临的大选”。对此市场表示同意:与德国国债的息差几乎没有下降。
Email:Info@db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