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周末顶住中国方面的反对,达成了一项妥协,以此作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第一步。
在巴黎举行的20国集团(G20)会议上,东道主法国争取到各方就一系列将受到监控、以防范未来经济危机的指标达成共识。但中国成功阻止了外界对其巨额外汇储备进行更大程度的审查,以及将汇率用作指标之一。
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谈判是“坦率的,时而有些紧张”,但还是朝着加大经济和财政政策上的全球协调迈出了一步。
此外,会议对中东的不安定局势作出反应,同意“随时准备支持埃及和突尼斯”。不过,在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等G20成员国的压力下,各国部长们未能使用更强硬的措辞来声援民主。
拉加德表示,经济失衡指标将包括所有G20成员国的国内政策,包括公共部门债务和赤字、私人部门储蓄率,以及“由贸易平衡、净投资收入流动和转移构成的”外部失衡。
由各国高级官员在上周五彻夜谈判达成的措辞,显然刻意避免提到“经常账户”失衡——又一个中国反对之处。而且,各国部长们并未把汇率单挑出来作为一个专门指标,而只是同意“适当考虑汇率、财政、货币和其它政策”。
据密切参与谈判的一些官员介绍,中国几乎从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孤立。所有提到汇率的文字一度全部从会议文件中删除,以便让北京方面安心,但在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的坚持下又重新插入了进来。
主持会议的拉加德表示,上述指标将用于“考察相关经济政策,确定其对所有成员国有多大助益,而非仅仅是对某一给定国家的国内政策”。
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对这项协议表示欢迎,但表示世界仍需要“建立针对汇率政策的更强有力的规范”。
“各方的普遍共识是,不仅是欧洲、日本和美国,大型新兴经济体也需要允许各自的汇率在市场力量作用下进行调整。”
尽管存在明显的妥协,但欧洲央行(ECB)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表示,G20达成的各项指标“抓住了有效行动所需的元素……对于我们瞄准的目标不存在疑问”。
上周六达成的协议为相关进程的下一个阶段铺平了道路,即为每一个选定的经济指标制定“指示性方针”(而非精确目标),以便对G20成员国之间再次出现严重失衡发出警告。各方已将4月份定为达成此类“基准”的最后期限,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受命最迟在10月份提交一份针对G20所有成员国的政策评估。
周末谈判一度面临陷入僵局的威胁,此前中国财长谢旭人在上周五拒绝了监测实际有效汇率和外汇储备指标的提议。
据接近谈判的官员们介绍,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在说服中国同行接受妥协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朔伊布勒同样反对为了限制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贸易盈余而设定精确目标。加拿大和印度联合主持了寻求谈判达成协议的工作小组。
译者/和风
Email:Info@dbhk.org